永穷月下>都市小说>大宋世祖 >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兄弟孔怀傧笾豆(一)
    自己改造庙堂,费尽力气,把章惇、许将、林希、吕惠卿、蔡京等变法重臣收拢,使得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执政。

    又拉拢了苏辙、韩忠彦、范家兄弟等保守党温和派,名义上请他们对推行新政进行监督,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不要对新政产生障碍。

    对于竭力反对自己的李清臣、赵挺之等人,或者鼠首两端,不肯真心靠拢的曾布、邢恕等人,直接杀猴骇鸡。

    几番手段使出来,终于把庙堂好好改造了一番,使得新政能够从中枢开始往下推行。

    但是还有部分顽固派,如孙傅、任稷、陈次升、陈瓘、任伯雨等人,却不好处置。他们多是进士出身,学问好,在士林中名望很高。

    在朝堂上走的是谏官路子,靠着“直谏”立下好大的清名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,自己费尽心思把他们边缘化,偏偏又不死心,利用名望和文笔在报纸杂志和弘文院、大学里兴风作浪。

    他们标榜站在万民百姓的立场,用一些似是似非的大道理,大力抨击新政。这是害民,那是盘剥...反正官府推行的新政,都是出自压榨百姓的立场,没有一项是对的。

    他们的有些论点,甚至大有宋朝无政府主义的风范。

    什么事情,用心都能找出缺点来。这几年来,自己推行天启新政——行院校,改科试,取消遗荫、举荐、官舍田等优待...让很多士子心里憋着一肚子火。

    孙傅、任稷、陈次升等人的言行,获得这些士子文人的大声叫好,形成了一股声势。只挑出问题,从不需要解决问题,当然轻松。

    把调门拉高一点,摆出一副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的高姿态,自然能引得满堂彩。

    偏偏这些人,打压没有借口,不理他们,又在那里膈应人。

    好容易想出办法,派出细作混入其中,再利用赵佖、赵佶身上的闪光点——他们比自己都要年长,从某种法理上,比自己更有资格继承皇位。终于把这群人引上了“法外狂徒”的道路上。

    不容易啊!

    “郑居中、王甫、王孝迪、李棁、张邦昌...”赵似念着一个个名字。每念一个名字,赵佶就哆嗦一下,越发地瘫软。念到最后,他的整个身子就像一滩烂泥,全趴在了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