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四九城出发前往天津,实际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,放在后世也就一两个小时的路程,但是现在这个时代,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,车速都是不高的,所以快的话一下午就到,路上要是出点状况,那可能就要天黑了。
出发前,罗建民对郑队长说了,争取天黑之前到,这样也好方便安排住宿等,路上的速度就有郑队长把控,他们的小车就在后面押车了。
刚出了城,两个大车沿途拉了不少在路边等着的人,这些人都是搭乘顺风车的,干啥的都有,主要是价格便宜,罗建民也没有管这些,或许这都是路上车队墨守成规的一些规矩,给司机赚点外快!自己没必要得罪人。
只是现在的车,坐着真是受罪,一路上颠簸,都快散架了,车上减震也不好,只能硬扛,财务的胡出纳戴个眼镜,一看就是个文化人,三十多岁,这路上很少讲话,只有罗建民和李干事一边抽烟一边聊天,很快就熟悉了,大家年龄相仿,也聊得来,这个李干事也是从北边战场下来的退伍军人。
有着共同经历,所以就天然的有好感,李干事比罗建民年龄大五六岁,也是四九城郊县的,早就结婚成家,孩子都有两个了。
车子行了一个多小时,罗建民将李干事换了下来,罗建民开车,李干事说道:“真没看出来,你这车开的挺好吗?”
“以前就在别人那里开过一两次,也就是回来,不敢说开的好,这一次刚好路上练练,熟悉熟悉。”
还算是顺利,终于在下午四点多,到了天津,罗建民先是找了郑队长,问了问,有没有熟悉的招待所,我们先住下,至于为什么问郑队长,是因为他们常年跑车出差,对于各地都比较熟悉,有人知道地方那就省不少事情。
最后来到距离海边近的一处招待所,拿出介绍信,开了四间房,都是两个人一间,郑队长和另一个司机一间,李干事和胡出纳一间,为了安全,剩下的两个保卫员住了一间,罗建民只好自己一个人一间房,这样也好,方便自己办事。
到了天津,自己能不进点货,这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,拥有空间,岂能白来一趟,于是将大家都安置好了以后,让大家先休息,辛苦一路,都确实被摇的散架了。
罗建民给李干事和郑队长打了一声招呼让大家先去吃饭洗漱,自己出去联系海货,有什么消息会给招待所打电话,李干事还关心道:“建民,要不要给你派个人跟着,晚上了,安全一点?”
看了一眼时间,罗建民笑着说道:“没事,现在也才不到五点多,我快得话八九点肯定就回来了,顺利的话,明天就能返回四九城,时间晚了就又要耽误一天时间!”
随后罗建民出了招待所,又在街道买了一点东西,这才开着吉普车,朝着地址上的地方赶去,那是一个渔村,罗建民经过打听,终于在村子找到了这位四十岁不到的黑状汉子,名字叫冯海潮,是村里的村长,和侯科长之前一起当过兵,建国后因为伤势回家了,他们村子在海边,靠着打渔为生,今年的年景不好,村里也是缺粮,打回来的海中鱼货现在又买不上价格,出了上交的,家家户户都留存这不少。
一听罗建民是侯科长派来联系买鱼货的,心中高兴,说道:“我都等了好几天了,我们连长说了会派人来,我这边也都联系好了大家,就等着你们来收!走,家里坐!”
随后罗建民跟随这位黑脸汉子回到了海边一处渔村的破院子中,就看到院子中晒了不少干贝、虾米等海鲜,罗建民给这位冯村长发了一根香烟,问道:“咱们这村里准备了多少东西,都有什么?”
冯村长一听就知道意思,说道:“你们能要多少?我们就能准备多少?附近村里每家渔民能没有存货,就怕你们要不了!虾米、干贝、带鱼、黄鱼等各种海鱼也有不少新鲜的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