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恪不向长孙无忌下明刀,就是因为打不过,没别的原因,也正是因为正面出手打不过,恨意滔天又压抑不住,才会使暗招。

    李世民怎么想怎么是这回事,他深深地叹了口气,李恪若只是出于对长孙无忌的私怨,才做下这桩事的话,倒还情有可原,只怕没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他早不起幺蛾子,晚不起幺蛾子,偏挑这么一个时间节点起幺蛾子,没点别的什么心思么?

    东征在即,皇帝要御驾亲征,长孙无忌若是随驾出征,无论胜败都将带回一份莫大的军功,军功不完全是功劳也包含苦劳,只要去了就是有功,除非他临阵脱逃或者叛变了,这个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。

    如果长孙无忌留守京都,必将是一手遮天、独霸朝纲,而且他是嫡皇子一系最坚实的后盾,不敢说有他在,李泰一定是安全的,但是只要有他在,哪怕李泰出了意外,皇太子也依然是嫡皇子的,这一点毫无悬念。

    那么李恪的目的是什么?阻止长孙无忌立功?长孙无忌立不立功也已经位极人臣了,人家家里有十个粮仓,你阻止他两个麦穗的收成,有意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