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,生活在古代的宗族社会,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名声的问题,兄友弟恭是一个很严重的词汇,要是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亲近团结,那也怪不得别人欺负自己。
而且一旦名声坏了之后,不单单对王方所在的一房有影响,甚至于对整个何家老宅来说都有影响,到时候外人谈论起何家老宅的第一印象,绝不是何花这一房有多么奸诈,更多的则是何家老宅有多么的勾心斗角。
作为一个试图融入这个社会的现代人,王方可不愿走在大街上被人指指点点,假如那样的话,还不如不挣钱,安安稳稳的当个农人好了。
不过以二伯对自己的态度,王方很难相信他会同意自己的请求,答应帮自己制作竹筒的想法。
无奈之下,只能将这个问题交给母亲,却没想母亲毫不在意,摸着王方的头颅道:“你呀,你呀,小小年纪心眼不少,我看你是聪明过头了,你二伯这种人,找他做事干嘛说那么清楚,只要告诉他需要竹筒就行。”
说着,母亲施施然的去找二伯商量竹筒的问题,一点没把二伯的意见放在眼里。
从身后看着母亲的背影,王方始终觉得这是个问题,母亲对二伯的态度太过随意,她可能不知道,对内心柔弱的人来说,这样不说明原因就随意指使的态度,本身就是一种侮辱。
不过眼下,实在没工夫担心二伯的自尊问题,因为第一锅的酱料已经出炉。
纵然有着后世的经验,他也不保证自己做的酱料就一定好吃,口味这种东西从来都是经过长期摸索,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配比。
更何况眼下的王方根本不打算做后世那种酱料,毕竟其中蕴含的油料太过浓厚,对自己这个还没起步的小本生意来说,成本过于高昂。
并且王方也不确定现在的古代人能不能接受后世的饮食文化,毕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,谁也不能保证其中有没有口味问题。
例如眼下的古代人由于油盐的稀少,根本没机会食用油大的食物,从某种程度来说,颇有种和后世韩国日本类似的感觉,其次是盐的使用,放在古代的民间,一顿饭加点盐就已经非常奢侈,很多人甚至好几天都不吃盐。
类似于后世白毛女的故事绝不少见,有很多穷苦人家的百姓因为买不起盐的缘故,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。
这倒不是王方危言耸听,从古代的贩盐运动就可以看出一二,穷人或者富商们为了贩私盐想尽一切办法,颇有种后世毒贩的风采,假如没有十倍百倍的利润,很难让人如此去拼,这也能从某一方面看出,古代的盐价绝不低廉。
而在眼下,单纯的香菇酱自然不可能投入太大的成本,否则的话利润空间会是一个问题,存在的市场也是一个问题。
正想着呢,第一锅酱料已经出炉,这是一种不同于古代的酿制方法,真要说起来,颇有种类似后世红烧肉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