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戏志才的建议,曹操一惊,眼神复杂的看向自己这个帮自己谋划所有策略的心腹谋士。看着戏志才依旧平静的眼神,知道同是寒门出身的他,并不是想为自己增强势力。
静思半晌,曹操轻轻的松了口气,严肃道:“这事可是破了大汉几百年来的举孝廉制度,影响太大。我们就算是要施行也一定要小心才是。志才你倒是可以在小范围里试行一番!
也看看那些自傲的士族们有何反应!若是大有好处,我们再扩大行事的规模就是!”
戏志才衷心的佩服道:“主公之计确实更加稳妥,属下会去安排!”
“好了!志才,今日就到此吧!明日大军出征,你也要早些休息,养好精神才是!”
看着戏志才告辞出帐,越来越清瘦的身影,曹操的眼神更是复杂。
“人才太少了啊!所有的军务都要靠志才来处理,真是要累坏他了。奇怪!怎么边让被诛了三族这么久了,这兖州的士族也没有任何异动?连议论的声音也听不到?
这太反常了!可是大战在即,我也没办法,只好等徐州回来,再与他们好好交流一番了!”
孙策回到庐江后,一番纷纷扰扰,一切开始进入正轨。
有了新任长史张昭、正议校尉张纮、太守府从事中郞蒯良,从事陈端、秦松等人的帮助,李儒终于从繁重的郡治事务中解放出来,只与张纮一起,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。
庐江工科主事,由韩暨担任,下设匠作大营,由大匠李铁负责。典农中郞暂且为张昭兼任,以后刘敏从周瑜处回来后由他担任。必竟屯田是当今第一要务,春耕已经开始,谁也不敢耽误。
李儒终于可以过上一些悠闲的日子,虽然他的工作热情高涨,也经不起事情太多的重担。占领庐江以来,孙策又常不在城中,庐江所有的事,不论大小几乎都是他一个人作主。
差点象日后的诸葛亮一样来个鞠躬尽瘁,只不过诸葛亮是自己不放心,而他是被动的必须接受,总不能让初入手的庐江马上变得一塌糊涂。
让所有人预料不到的是,就在无极的郭嘉在向张氏说出,扬州没有大规模战事的时候,庐江却是迎来了孙策统治下的第一次被围攻。
这一日辰时,孙策怀里抱着缠人的小妹,正与前太守陆康一起。端坐在太守府内新建成的学苑的最后一排。听着客串西席的张纮在讲台上,做着新学期的‘开学报告’。
孙尚香本来是没有安排她来学习,只是才四岁的小丫头,听说哥哥们都要开始上课。好奇之下,却是强烈的要求也要去上学。两位吴夫人说服不了,只好把她丢给了孙策这个大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