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牙切齿之中,第一时间下达了屠城的命令。攻城时勇猛顽强的曹军士卒,顿时又变身成了嗜血的兽类,做起了留县一样的屠城之举。
当曹军开始新一轮的屠城时,曹操终于收到了兖州荀彧与程昱的来信。
荀彧在信中言辞激烈的指出了,最近的战斗中曹操所犯的错误,详细劝说着屠城对于一个主公声誉的巨大危害。甚至直接建议罢免戏志才这个极不称职,而陷主公与不义的军师。
看的曹操不由得火往上冲,若不是知道荀彧的忠心,并顾虑着荀家的影响力。曹操还真有可能派出卫士,赐死这个直言无忌的‘王佐之才’!
这封来信,也在曹操的心中种下了一根刺。历史上也正是由于荀彧的过于正直,直言不讳的批评曹操的错误,到后来当政局基本稳定后,曹操真正的走出了赐死荀彧的一步。
汉末名士多有傲骨,而对于这些所谓铁骨铮铮的名士,历史上的曹操从来没有手软过。杀边让只是一个开始。
后来他诛孔融全家,杀名士杨修,更是借他人之手杀弥衡等等所为。
都说明曹操只喜欢实干的名士,而不是那些整日里只知道自恃有才,看不起所有人的才子。
而荀彧兄弟办起事来都是很认真的人。也就是说对初期的曹操集团有大用,而且不象别的名士那样只批评不做事。故而曹操才一直忍受着他的指责,最多也就是听过就算。
愤怒的曹操一把将荀彧的来信丢在地上,戏志才上前拾起,默默的看完。
带着几分无奈的说道:“主公!且息怒,这都是属下的过错。未曾考虑的如此细致,让主公陷入如此被动中...”
曹操一抬手拦住了戏志才下面的话:“志才,这与你无关。此事本就是我俩再三商议之后,才决定下来的。他荀文若只知每日安排大小事物,却还是不知这物从何来呢。
圣贤书读得他已经太过想当然了。若非志才你之前的苦心筹谋,兖州上下如今早已经是人皆相食的地步。哪里还有如此平稳的局面,还要他荀文若先生操什么苦心啊!”
戏志才一脸愧疚的说道:“主公,文若先生也是在这我们兖州的安定着想。还请主公不要怨文若先生。只是这世上何来双全之法!
想有足够的粮食,又不杀人,不去得罪那些大族,根本就没法做到!”
听到戏志才提起世家大族,曹操恨声骂道:“这些目光短浅的大族,只顾着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。兖州若真是黄巾再起,那些大族又有什么手段。还不是一样如前年一样束手待毙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