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穷月下>网游小说>重生孙策 > 关于三国的十大猛将及十大谋士
    7:许楮许楮,字仲康,沛国谯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,因屡建战功,赐关内侯。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,威名大振。因勇猛知名,军中外号“虎痴”。曹丕称帝时,封万岁亭侯,升为武卫将军,总督中军禁兵。曹睿即位后,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。许褚病死后,被追赠为壮侯。

    8:黄忠黄忠(?-220年),字汉升,荆州南阳(今河南省南阳市)人。汉族。三国时期蜀汉名将,本为东汉末年群雄刘表麾下,后成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,历任中郎将、讨虏将军、征西将军,官至后将军,死后谥为刚侯。

    9:夏侯敦夏侯惇(?—220),字元让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三国时魏国名将,曹操部下重要将领,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。夏侯惇好学、专师,虽身在军旅,也会亲自迎接老师来讲学。但为人刚烈,14岁时有人羞辱其师,他便将那人杀死。为人极重外表,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,将镜子推往地上,更不喜欢被人叫自己“盲夏侯”。虽然他位高权重,但生性俭朴,一生淡泊,有多余家财便会分及部下。

    夏侯惇忠心于曹操,当时各将领都受与魏的官号,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将军的汉官官职,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,表明他是忠于魏。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,大家是友臣,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,夏侯惇便受任,可见他深得曹操重用、信任,在当时无人能及。

    10:张辽张辽(169-222)字文远,三国时魏国雁门马邑(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)人,曹魏著名将领,官至前将军、征东将军、晋阳侯。与乐进,于禁,张郃,徐晃并称曹魏的“五子良将”。他使用长枪、金戟,武功高强,又谋略过人,多次建立奇功。还有着武将少有的突出的语言才能。

    昔从属丁原、董卓、吕布。及吕布败亡,归曹操。为中郎将,赐爵关内侯。辽随曹军征讨,战功累累。与关羽同解白马围,降昌豨于东海,攻袁尚于邺城,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,又讨平梅成、陈兰等贼寇。曹操赤壁败退,独任张辽引李典、乐进等守合肥,以御孙权。后孙权引军入寇,张辽率队迎击,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,挫其锐气,后孙权军感染瘟疫,敌军十万退却,追击时,差点活捉孙权,威震敌国,名威天下,拜为征东将军。曹丕践祚,仍令张辽守御孙权。黄初二年,张辽屯雍丘,染病。黄初三年,抱病打退吴将吕范的进攻。辽病笃,卒于江都,谥刚侯。卒年五十四岁。

    武将勇猛,却总是难免亡于阵上,再来看看多智的谋士。

    三国时期人才辈出,有名的谋士也很多,我这只是列举一些大家熟识的。

    1:孔明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表字。

    诸葛亮(181年7月23日~234年8月28日),字孔明,号卧龙(也作伏龙),汉族,琅琊阳都(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)人,蜀汉丞相,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外交家、发明家、军事家。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,谥曰忠武侯。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,特追封他为武兴王。

   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,抚百姓,示仪轨,约官职,从权制,开诚心,布公道;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,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,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,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;善无微而不赏,恶无纤而不贬;庶事精练,物理其本,循名责实,虚伪不齿;终于邦域之内,咸畏而爱之,刑政虽峻而无怨者,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。可谓识治之良才,管、萧之亚匹矣。然连年动众,未能成功,盖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欤!

    2:司马懿司马懿(179-251),字仲达,河内温(今河南温县)人。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西晋王朝的奠基人。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,太尉,太傅。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,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。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。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,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,追封懿为宣王,司马炎称帝后,追尊懿为晋宣帝。

    3:郭嘉郭嘉(170-207)字奉孝,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州)人。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,官至军师祭酒。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,年仅三十八岁。

    历史评价曹操:“使孤成大业者,必此人也”、“唯奉孝为能知孤意”、“军祭酒郭嘉,自从征伐,十有一年。每有大议,临敌制变。臣策未决,嘉辄成之。平定天下,谋功为高。不幸短命,事业未终。追思嘉勋,实不可忘”、“故军祭酒郭嘉,忠良渊淑,体通性达。每有大议,发言盈庭,执中处理,动无遗策。自在军旅,十有馀年,行同骑乘,坐共幄席,东禽吕布,西取眭固,斩袁谭之首,平朔土之众,逾越险塞,荡定乌丸,震威辽东,以枭袁尚。虽假天威,易为指麾,至於临敌,发扬誓命,凶逆克殄,勋实由嘉。方将表显,短命早终。上为朝廷悼惜良臣,下自毒恨丧失奇佐。宜追增嘉封,并前千户,褒亡为存,厚往劝来也。”

    《傅子》:“嘉少有远量。”

    《三国志魏书十四》:“郭嘉才策谋略,世之奇士,虽清治德业,殊于荀攸,而筹画所料,是其伦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