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上,这一节是冯嬷嬷教授,涉及家中奴仆买卖的问题。
并言明她们这样的出身,往后必然都是当家主母。虽说现下年岁还小,只做粗浅了解,但往后十三四岁时还要再学。
不好都假手管事,不做丝毫了解。
比如这“红白契”,其中红契乃是家生子,本质为贱民,世代皆为奴仆,买卖发作皆随主人。只是他们这样的人家,大多是慈善人家,即便是家生子,也甚少打骂。
而白契则为良民,可赎身,但只适用于小厮男性家仆。
至于奴婢,大多做红契处理。
正是因着这最后一条,黛玉三春四人习惯了当日探讨嬷嬷教导的内容,便就有关奴仆的“红白契”,用了家中奴仆举例,其中最惹人争议的便是薛姨妈身边的香菱。
都道若是香菱知晓自己姓什么,父母是谁,家在哪儿,说不得能托人让她家人来赎。
迎春更是说:“虽说做红契处理,但香菱毕竟是白契,若是家人找来,想必薛家也不会不允。”
黛玉却嘴角一翘,微讽,“你只瞧薛家大哥的做派,如何愿意香菱离开?”
她们虽在内院,但薛蟠是什么德行的人,早就通过家中下人知晓,浪荡公子一个,又霸道蛮横,名副其实的“呆霸王”。
因此,黛玉言语一出,皆是一默。
稍倾,探春才打圆场,“薛姨妈喜欢香菱的紧,怕是最终会让香菱留下。”
如此,虽只说了一两句,但到底牵扯出薛蟠,以及香菱的官司。
当时她们并没觉得有什么,可如今若是让惜春说出去,怕是让宝钗以为她们在背地里议论是非,反倒不好。
因此探春才做阻止,只她一时心急,现在才觉方才的阻拦更加不适宜,让宝钗以为她们藏私,更是不好。可如今说都说了,探春再补救也不知宝钗信没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