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上身轻意态妍。
曲穷力困。
笑倚人旁香喘喷。
老大逢欢。
昏眼犹能仔细看(减字木兰花≈八6;胜之)。”
昏眼犹能仔细看——说得就是徐知州现在的模样。可惜赵兴不善作词,他描绘不出这样生动的场面。
趁着醉意,徐知州询问:“离人,这酒是你自酿?……哈哈,这倒使我想起另一个聪明人,他也曾想照书本自酿……哈哈,你猜他酿出的酒什么味——像泔水……呼呼哈哈!”
“离人”是赵兴的字,由于屈原著《离骚》,所以“离人”,“骚人”也有诗人的含义。
徐知州刚才说得是苏东坡,据说他没钱买酒,又馋酒馋的心痒,于是不知道从哪找了一本书,按图所示自酿私酒。酒酿好了,他不敢自己喝,让儿子苏迈先尝,苏迈尝了第一坛酒后评价说:像馊了的醋。
苏东坡坚决不肯相信——聪明如他,竟然不能按图所示酿出美酒,所以他尝了第二坛酒,而后确信:他酿的不是酒,是泔水……
苏东坡的这段经历启发了后人,后人把一种低度大曲酒说成是他发明的,起名叫“东坡酒”。
徐知州说到这里,猛然想出个绝妙理由:“离人,这人你该见见——诗情恣肆,千古绝代一骚人!你的酒,他定能给取个好名字。”
正说着,一个师爷打扮的人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,他俯耳对徐知州说了几句,徐知州顿时大惊失色,酒意也仿佛立刻消退,他推开侍妾胜之,惊慌的反问道:“什么?跑了?何时跑的?怎没盯紧?”
顿了顿,他又难以置信的摇摇头:“不可能,他要走,不会不给我打招呼!”
那名师爷连忙回答:“乡人皆在传颂他写的一首新词,使君请看……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”
徐知州念完这句,神情已有点慌乱。那师爷补充:“传言,那罪官写完此诗,在江边挂上衣冠,仰天大笑三声,乘一叶舟,消失在烟波浩渺中。”